EN
学院简介
COLLEGE INTRODUCTION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前身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5年12月(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84年即开始招生),1995年3月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管理学院,2005年9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系(含公共课教学部)、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和实验教学中心。2022年获批山东省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经过39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队伍较强、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学院之一。
二、专业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职业技术教育、人工智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学科进入全球ESI 1%。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B等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名列榜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在读研究生(博士+硕士)700余人。
三、职工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教授33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101人;教师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8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山东省(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批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2人、首届泉城学者1人、山东青年科技奖1人等。 软件服务外包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获批山东省教学团队,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科研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5个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
四、科研工作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科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在国家级纵向项目方面,我院教师主持和完成国家级课题4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在省部级纵向项目方面,主持和完成省部级课题79项,其中包括重大项目5项,省优青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获得市级重大重点等项目8项,横向项目49项。总到账经费近6000万元。
在科技获奖方面,首位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在论文和专利方面,在IEEE TPAMI、TIP、TAC、TWC、SIGIR、AAAI、MM、IJCAI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9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
学院拥有山东省智能协同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2024年6月重组成功)、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物流优化与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十三五”高校智能信息计算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网络空间安全高校特色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等省厅级科研平台。
五、教学工作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一流课程4门,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3项,山东省青教赛、教创赛获省级奖励3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和优质课程各2项;出版教材13余部,获批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部。
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建有高性能集群、物联网技术、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Web信息技术、iOS移动开发、电子物证、网络安全攻防、脑电信号采集、眼动分折、机器人、虚拟现实等35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山东省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六、学生培养
积极创新思政工作模式,打造“信息E家”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进”模式,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交流平台。近5年,学院本科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324项,省级竞赛奖励1214项;研究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105项。40载育人历程,学院成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在科研院所、机关、部队、金融经济、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本科生发表SCI论文25篇、EI论文7篇、会议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6件,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4篇,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7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85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5余项,获省级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9篇,获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11项;研究生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银奖)15项、三等奖19项,获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铜奖)49项。近年来,我院本科生考研率平均超过3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升学率30.17%,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万余人,主要分布在省内外高校、中等学校、部队、机关、软件和通信企业等单位,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信息技术骨干力量。
七、交流合作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肯塔基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多家海外知名院校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项目,其中“山东师范大学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举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教育部审批,是全校唯一一个对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
与中科院计算所、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中创软件、普联软件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五年多来,4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24名本科生赴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台湾等交流学习;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4次,学院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50余人次。
八、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品牌建设,打造过硬队伍,学院党委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委,1名党员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名党员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院2次被评为学校“十佳单位”、2次获学校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杰出贡献奖,连续三年获考核优秀等次,2021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性强、业务精,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荣誉10余人次,1人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二等奖1项(思想政治专项)。学院党委积极回应时代之要、社会之需和师生之盼,坚持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为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学院提供坚强保障。